今天看到一本书说:不要在换工作的时候才考虑去更新简历。每个人的简历甚至可以每个月定期查看和修改。
我估计做不到每个月都更新简历,但是翻着自己老旧陈年的简历,觉得应该修改一下,还能顺便复盘和回顾一下自己到底做了啥有意义的事儿。
这次翻出来大概3年前的简历,发现了当时有很多写得不好的地方。那么怎么能写出好的简历呢?
首先,简历是用来干什么的?
简历最主要的用处,是在短时间内,快速有效地传递信息。标准简历的长度,一般浓缩在一页之内。这一页的内容,就是要让目标公司的招聘人员看到自己真实经历中的亮点和能力。
而能在短时间内,快速有效地传递信息的最好的方法,就是语言简洁并且有逻辑。
站在招聘人员的角度,他们不想看啰嗦的经历堆叠,他们最关心的是,你在之前的经历里担任什么位置,你做了什么,带来了什么结果和变化。从而确定你的能力是不是职位所需要的。
而运用四步走的STAR法则,就可以很好地帮你把经历给呈现出来。
所谓的STAR,就是:1. 情境 (Situation),2. 任务 (Task),3. 行为 (Action), 4. 结果 (Result)
简单来说就是:
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儿?你的目标是什么?你做了什么?你最终达到了什么结果?举个例子,一位应聘某新媒体运营岗的人,某行简历是:
“曾在某公司负责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博账号运营,任职期间有效提高了公众号的用户量和阅读量。”
那么这个就不是一个很有记忆点,或者让人看不到你的贡献的表达。
我们用STAR来梳理一下:
情境(situation):运营的什么微信公众号?该公众号知名吗?运营这个微信公众号有什么价值?任务(task):当前微信公众号发展到哪一个阶段了?目前遇到的困难有哪些?我发现了什么问题?行动(action):我是怎么运营微信公众号的?采取了什么新的方法和流程?有什么创新之处?结果(result):结果怎样?有没有完成目标?对公司有什么帮助按照STAR,把情境、任务、行动、结果都写上,那么同一个经历就会被梳理成:
”负责xx公司的新媒体运营工作,三个月内,我独立完成了3轮用户调研和10场访谈,收集用户反馈,重新制定了推送策略和公众号内容,并且每期结合后台数据,进行分析优化。最终公众号粉丝量涨至6000。“
可以发现,这改写的这段表达中,尽量地去使用了很多的可以量化的数字。一般来说,简历需要摆事实,讲道理。用数字化和量化更有说服力。
简历中常见的可以数字化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维度。
价值:比如任职期间完成了多少数额的销售业绩,或者成功管理了多大金额的项目。效率/时间:提高了百分之多少的人员执行效率。数量:比如拜访了多少家客户,促成多少合作,运营的公众号达到了多少阅读量或者积累了多少粉丝等。那么对于工作经验较少的应届生,应该怎么写?
STAR结构同样适用,你可以回顾在校期间参与的一场学生比赛,组织的一次社团活动,或者义工活动等等有成果的事件,突出自己可以迁移到工作的技能,比如分析能力、解决问题、交流、组织计划和统筹安排、时间和资源管理、专业技能例如信息技术等。
就是通过STAR结构,可以把你辛辛苦苦在学校积累的经验值,通过4个维度呈现出来。会让你的简历既清晰,又抓人眼球。
希望这篇分享,对于正在需要改简历的你有所帮助。